毛泽东给予汉武帝刘彻的评价是什么?

毛泽东对汉武帝刘彻的评价是高度肯定的。他认为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统治者之一,具有卓越的政治智慧和统治能力。毛泽东赞扬汉武帝对中央集权的推动和国家制度改革的重要贡献,他认为汉武帝在对外征伐、对内巩固统一、文化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毛泽东对汉武帝的评价是积极的,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

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期大力加强中央集权体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颁布“推恩令”,使诸侯王属地越分越小,力量很弱,中央直辖区日益扩大。汉武帝发动了三次对匈奴的战争,解除了匈奴的威胁,为汉通西开辟了重要通道。开创了西汉的鼎盛时期。毛泽东 1957年6月13日同吴冷西等人谈话时评价说:“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黜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已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西汉一代,汉与匈奴的关系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就是刘邦至汉景帝时期的屈辱性的“和亲”阶段,汉武帝时期的残酷战争阶段和“昭君出塞”及其以后的和睦相处阶段。至王莽时,这种和睦相处的局面一度受到破坏。

毛泽东给予汉武帝刘彻的评价是什么?

文帝时,匈奴一再以数万或十余万骑入侵,曾烧回中宫(在今陕西陇县),“烽火通于甘泉、长安。”景帝时,也一再侵扰。文帝和景帝一面防御,一面执行“和亲”政策。同时移民于北边空旷地区,进行屯田;有大规模的储军粮于塞下;在国内实行“马复令”,大力增殖马匹;又加强对士卒的训练,大量制造兵器。这些都是为反击匈奴而进行的积极准备。

汉武帝即位以后,首先采取措施,设立内朝,把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以加强并巩固中央集权,于元光二年(前133年)开始对匈奴进行战争。从元朔元年(前128年)到元狞四年(前119年)的十年中,共有大战三次。第一次大战是在元朔二年。这年,匈奴以二万骑入侵,杀辽西)太守。汉将军卫青以三万骑击匈奴,收复了河南地(今内蒙古伊克昭置),设朔方、五原郡。解除了匈奴对首都长安的威胁。第二次大战是在元狞二年(前121年),由将军霍去病率数万骑北击匈奴,出陇西、北地,深入匈奴二千余里,夺得河西走廊,汉在这里设置了酒泉、武成,后又增置张掖、敦煌,为河西四郡。匈奴退出河西走廊。编了一首怀恋河西的歌曲,词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暮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汉夺得河西走廊,隔断了匈奴与羌人的联系,又为汉通西域开辟了重要通道。

、第三次大战是在元狩四年(前119年)。匈奴各以数万骑入右北平和定襄郡, 杀略惨重。武帝以卫青出定襄,霍去病出代郡,各将骑五万,步兵数十万,另有志愿从征者有四万匹马,粮食辎重还不计在内。卫青大破单于军,北至今蒙古杭爱山南而还。霍去痛出代郡二千余里,大破左贤王军,至狼居青山(今蒙古乌兰巴托东),临翰海(今呼伦湖与贝尔湖)而还。从此,匈奴北徙漠北。汉自朔方,西至今居(今甘肃永登),以六十万吏卒屯田,加强防中。

汉匈战争,汉损失士卒数万人,马十余万匹,无力再进行大规模的战争。匈奴也损失惨重,后分裂为五部,互相攻杀。其中一部的首领为呼韩邪单于,投降汉朝,南徙于长城一带,要求与汉和亲。汉、匈从此友好相处。匈奴的其他各部有的仍居漠北,与汉亦有往来;有的向西迁徙到今新疆北部和中亚一带。

1957年6月13日同吴冷西等人谈话时毛泽东对汉武帝巩固政权的两大措施高度评价:“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黜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已诏,不失为鼎盛之世。”只是做为一代有为帝王,显得“略输文采”。历史上像汉武帝这样,“晚年自知奢侈黜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的皇帝是不多的。武帝是人,不是神,不可能不犯错误。只要能认识错误,及时改弦更张,这在政治斗争中也应该说是一种较高水平的智谋。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