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曲圣”关汉卿有什么故事?《录鬼簿》中是怎么记载他的?

  关汉卿(1219-1301年),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大部分人(今北京市)、祁州人(今河北省安国市)都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人物”。以杂剧最大的成就,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下面有趣的历史小边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还写了很多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瘦》、《西蜀梦》等,散曲现在有40多首,套数10多首。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风格清新刚劲,艺术价值很高。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一颗铜豌豆,蒸、煮、打、炸、响”(〈不伏老〉)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为“曲圣”。

  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约生于金末。钟嗣成为贾仲明天一阁钞本《录鬼簿》的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的地位。关汉卿曾为女演员朱帘秀写过《南吕一枝花》,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不羞耻地自称:“我是世界上的郎君领袖,是世界上的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的结尾,我更加傲慢和固执地说:“我是一颗铜豌豆,蒸不烂,煮不熟,打不扁,炒不爆。”。

  据各种文献记载,关汉卿编有67部杂剧,现存18部。学术界对个别作品是否来自关汉卿的作品仍存在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一粒铜豌豆,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响”(〈不伏老〉)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为“曲家圣人”。《析津志辑匿名宦》说:“关一斋,字汉卿,燕人。生而迷人,博学能文。搞笑多智,蕴含风流,是一时之冠。是时文晦涩难懂,不能独振,长期淹没在辞章者身上。”

  关汉卿的生活相当缺乏,只能从零星的记录中看出。根据元末戏曲家钟思成《录鬼簿》的记载,“关汉卿,大多数人,太医院尹,已斋老”,“太医院尹”不是《录鬼簿》作为“太医院户”。

  关于关汉卿的籍贯,有祁州(今河北安国市)(《祁州志》卷八)、大多数(今北京)(录鬼簿)、解州(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36、等待不同的说法。查《金史》或《元史》均未见“太医院尹”官名,而“医户”则是元代户籍之一,属太医院管辖。因此,关汉卿很可能是元代太医院的医生。在《拜月亭》中,他有一个临床诊断的描述,就像医生的声音,可以作为助证。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