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为何决定实行分封制?不服统治的诸侯还大有人在

  周文王去世后,其子姬继位,即周武王。下面有趣的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弟弟周公旦的帮助下,周武王以姜太公吕尚为军师,召公、毕公等贤臣为主要助手,文修武备,国力日益强大,积极准备灭商。武王在盟津大会诸侯受命九年(约前1048年),前来会盟的诸侯达到800人。大家都以为可以伐纣,周武王却说:“你不知道命运,这还不够。“两年后,我听说周王杀了比干,囚禁了吉子。太师和年轻的老师带着乐器逃到周朝。武王告诉诸侯:“我们不能不尊重命运来讨伐他们!”

  于是武王亲率战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000人,挥师东进。当大军到达距商都70英里的牧野时,武王举行了盛大的誓天仪式,各行各业的诸侯都来帮忙。纣王以70万大军(当然人数极其夸张,历史学家认为春秋战争规模只有几千人,战国战争只有十万多人)匆匆应战,在牧野战争武王。谁知道纣王的士兵(多为奴隶)没有斗志,都希望武王快点打败纣王,他们都掉头反击纣王。纣王战败,自焚于鹿台。至此,武王彻底打败了商纣王,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周。

  然而,牧野之战并没有完全消灭商朝势力,仍有许多诸侯拒绝接受武王的统治;此外,在周王的腐败统治下,国库空无一人;周围的野蛮人都想抓住机会分一杯羹。为了巩固统治,周武王和周公决定实行分封制。

  简单来说,就是“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作为“天子”,周王是“天下共主”;天子将王族、功臣和一些古代皇帝的后裔分封到各地做诸侯(诸侯的等级由高到低分别是公、侯、伯、子、男),称为“国”;诸侯将国内土地分封给卿(“卿”为高级医生)和医生,卿医生的封地称为“家”。这就是“国家”的本义,也是“封建”一词的起源。

  如武王封姜太公于营丘为齐国,封周公于曲阜为鲁国,封召公于燕。他还封周王的儿子武庚为殷侯留在商都,并封弟弟关叔鲜和蔡叔为监国,极大地安抚了商人的遗民,缓解了他们的敌意。神农、尧、舜、禹的后人也被分封。分封制下的世界土地并不完全属于周王室,而是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诸侯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义务为周天子保卫领土,跟随战斗,支付贡献和朝圣报告。天子、诸侯、卿大夫的职位都是由长子继承的,其他嫔妃可以继续分封为诸侯或卿大夫。清医生也可以继承,甚至他们的土地也可以继续分封给普通儿子。

  当时武王分封的诸侯并不多,但后来摄政的周公继续分封。据说共有71个诸侯国被分封,形成了一个比过去松散联盟更严格的系统。由于纪姓王族占绝大多数(53个),周天子加强了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有效地稳定了政权。

  武王灭周后,他觉得殷末以来殷商失德,人不聊生,于是把战马放在华山之阳,把军队里运粮的牛放在桃林之虚,收集武器,说以后再也不打仗了。周武王继承了文王治国的经验,偃武修文,宽严相济,世称“文武之治”。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