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隐居东山,是什么让他再次出山?

  谢安隐居东山,是什么让他再次出山?以下有趣的历史小编为您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东山再起

  “东山再起”来自《晋书·谢安传》,原来比喻辞职后再次工作。现在大多用来比喻失败后积累力量,等待时间再做;或者失去潜力后恢复地位。类似于“卷土重来”的意思,类似于“留在青山里,不怕没柴”。

  谢安字安石,号东山,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谢安从小聪明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擅长书法,写得很好。

  谢安的叔叔谢坤是西晋末年东海王司马越的相府参军,谢安的父亲谢衰官至太常卿,谢家的名声和声誉不断上升。

  然而,谢安无意成为一名官员。他很快就辞去了官职,跑到离首都东30英里的东山,过着隐居的生活。他每天都和王羲之、徐询一起游山游水,吟诗作赋,诗歌歌舞。

  他拒绝了朝廷多次征召。

  人们感慨地说:“安石不肯出手,世界人民能怎么办?”

  东山隐居谢安

  后来,明帝司马昭的女婿、征西将军桓温亲自请谢安出山担任司马一职。

  正好谢安的弟弟谢石是西中郎将,因为性格孤傲,不同情下属,在一场战斗中战败,被罢免。

  为了保住家庭地位,施展才华,谢安不得不答应桓温的邀请。今年,他已经四十多岁了。

  谢安任职的那天,许多朝廷官员来接他。其中一个叫高松的人跟他开玩笑说:“你以前高卧东山,朝廷多次下诏邀请你,你都拒绝了。没想到今天自己来了。”谢安听了他的话,感到羞愧和无助。

  谢安来到桓温的大厦,桓温亲自出去迎接,两人聊得很开心,相见恨晚。

  后来,谢安官到宰相,实现了从文人到极人臣的转变。

  谢安在任职期间,同情人民,两次实施改革,减少土地租金和劳动力,减少严厉的捐赠和杂税,减少多余的官员,减轻人民负担,集中国家的财政、人力和物质资源。深受人民的喜爱。

  桓温死后,谢安接管了东晋的军政大权,是真正的“一人以下万人以上”。

  运筹帷幄,指挥飞水之战

  公元383年,“飞水之战”在东晋与前秦爆发。前秦率领步兵60多万,骑兵27万。从长安出发,一路南下,延续数千英里,兵力是东晋兵力的几倍。

  谢安指挥弟弟谢玄冷静应战,忽悠秦军后退,秦军果然上当。

  秦军撤退时,晋军喊道:“秦军输了!秦军输了!”秦军乱作一团,前锋傅融被乱箭射死,主教练傅坚被乱箭射中,秦军溃不成军,自相践踏,死伤无数,秦军惨败。

  飞水之战的胜利使谢氏家族的声誉达到了顶峰。谢安也被授予太保、都督十五州军事称号,弟弟谢玄也被授予荆州、江州刺史称号。

  为了避嫌,谢安主动将荆州、江州的位置交给桓氏,但仍被恶棍陷害,在皇帝面前进行诽谤,受到怀疑。

  谢安被迫带领家人离开首都,全家搬到广陵附近。

  这就是谢安“东山再起”的故事,也是他传奇的一生。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