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北府军简介:孝武帝时期由北方流民组成的军事组织

  北府军,又称北府军,是中国东晋时期由北方流民组成的军事组织,成为南方军队的主力军。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由于前秦统一了北方中国,东晋王朝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军事压力,圣旨将镇压北方。下面有趣的历史小边将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当时的重要大臣谢安遂任命侄子谢玄应举。朝廷任命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军事、镇广陵。当时,广陵和京口聚集了大量逃避北方战争的流民。谢玄上任后,他们选择了刘牢等勇敢的士兵,并建立了一支军队。

  太元四年(379年),谢玄改镇京口,因当时京口又名北府,其军名北府兵。太元八年(383年),北府军在飞水之战中一举击败前秦大军,乘势追击,刘牢之一度追到叶,北府军从此一战,历史上留名。太元十二年(387年),谢玄被解除北府军领导权,司马田、王恭先后代之,北府军军阀化。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王恭率领北府军起兵反晋,次年刘牢之杀,代之为北府军领袖。

  此后,北府军主要致力于镇压孙恩、卢循的天师道起义军。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年),北府军奉命征服在荆州分离的桓玄。刘牢之立即投降桓玄。桓玄入主建康后,削减了刘牢的兵权。刘牢打算出兵对抗桓玄。然而,由于投降桓玄已经失去了人心,所有叛徒都离开了自杀。元兴三年(404年),恒玄称帝,原北府军参军刘裕率其余部队在京口起兵反抗桓玄,并杀之。此后,北府军成为刘裕的军事支柱。420年,刘裕称帝,建立宋朝,北府军成为其皇军的主力军。

  作用

  除了抵御北方强敌的入侵外,谢安成立北府兵的另一个目的是改变扬州“权重弱”的局面。

  孝武帝宁康三年,桓冲将扬州的事权交给谢安,出任都督徐、豫、兖、青、扬州军事、徐州刺史,出镇京口。第二年,谢安欲以孝武帝后父王云为方伯,“是复解冲徐州,直以车骑将军都督豫、江二州六郡军事,自京口迁镇故谁”。太元二年,桓冲还督江、荆、梁、益、宁、交、广七州军事、荆州刺史,镇守荆州。谢安使桓冲从京口退休,然后退休到桓氏根据地荆州,主要借用楚太后和皇后的权威。

  谢安令玄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没有军事支持的局面,在广陵组建了北府兵。桓冲成立之初,坐在荆州,依然以四方镇杆为己任,还看不起扬州的力量。在飞水之战中,冲“深以根为忧,甚遣精锐3000来京都”,认为谢氏不顶用,结果出乎意料。桓冲死后,荆、江二州守宰并缺,谢安仍以桓冲侄桓石民镇荆州、桓石虔镇豫州改任桓伊为江州,“即以三桓为基础,彼此无怨无悔,各得其所”。朝廷难得的稳定局面,虽然与谢安的处置有关,但与北府兵的平衡力也不起作用。

  更明显的事实是,在北府兵成立之前,镇守荆州的镇往往会轻易起兵反叛中央政府。北府兵成立后,荆州镇必须与镇守京口的北府兵将领团结起来,才能成功。晋安帝兴元年,荆、江州刺史桓玄反叛。由于收购了都督兖、青、冀、幽、徐、扬州晋陵军事,南兖、南青刺史刘牢成功。然后刘裕击灭桓玄,恢复晋室,最后取代晋帝,依靠北府兵作为骨干力量。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