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为什么没派裴行俭出兵西域?

  为什么唐高宗李治没有派裴行俭出兵西域?有趣的历史小编为您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对唐吐蕃战争中大非川之败的历史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这不仅是唐朝在吐谷浑、西域等地损失了大片领土,也直接影响了朝鲜半岛的局势。唐朝陷入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结束了唐朝第二次多外扩张的高峰期。历史学家对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唐朝廷的决策层除了在统帅薛仁贵、副将郭待封身上寻找原因外,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很多人认为唐高宗李治太轻敌了,没有让曾经担任安西大都保护的名将裴行俭带兵出征,这让唐军在大非川输给了吐蕃军队。

  从军事和外交的角度来看,裴行俭确实比薛仁贵更适合领兵攻打吐蕃。他是苏定方的弟子,一身兵法继承于苏定方,在西域名扬天下。在担任安西大都保护期间,他平定了许多西域争端,使许多草原部落顺应唐朝,也使西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繁荣时期。以他在西域的威望和对西域的理解,他可以组织西域军队像班超平西域一样击败吐蕃,而不需要唐朝派出大量军队。因此,裴行俭对吐蕃入侵西域的问题最有发言权。但唐高宗李治并没有用裴行俭领兵,而是派高句丽安东都护薛仁贵。

  事实上,从薛仁贵与郑仁泰平定铁勒九部叛乱的不堪表现来看,他并不是出兵西域的最佳人选。薛仁贵虽然军事能力突出,但政治上非常弱智,不是治理当地人才的好人。无论是回河还是高句丽,他都用强硬的手段镇压当地人民,给唐朝的当地统治留下了巨大的麻烦,甚至造成了不必要的叛乱和战争。

  与裴相比,派遣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然而,李志似乎忘记了伤疤的痛苦,坚持从高句丽招募薛仁贵,把它扔到西部战场上,这有点奇怪。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当时的一些历史资料,发现李志的决定可能与武则天有关。

  裴行俭出生于河东门阀裴氏,是一个典型的家庭子弟,从小文武双全。他的父亲是隋末著名将军裴仁基,他的哥哥是裴元庆的原型裴行成,出身非常显赫。他不仅向苏定方学习了高超的兵法,而且在历法、书法、文学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是唐代名将中罕见的文武全才。更有趣的是,与其他门阀子弟不同,他依靠家庭的阴影进入了官员,而是参加了贞观年间明经科的科举考试。这在当时的门阀子弟中是罕见的,也证明了裴行俭的能力非常出众。因此,裴行俭一进入官场,青云直上,很快就成为长安县令的重要地位。

  然而,他出身于世家大族的背景给他带来了不良影响,直接延续到唐朝和吐蕃战争。唐高宗初年,李治与武则天的旧情复燃,在朝廷引起震动。从表面上看,这种震动似乎是李治不礼仪的,强行娶李世民留下的妾,造成了道德冲突。事实上,这是唐代门阀家族与中小地主家族和贫困家庭官员之间的政治利益冲突。被李治废除的皇后是太原王的女儿,父兄都是朝中大员,是门阀世家官员的典型代表。虽然武则天也是一个官宦家庭,但他的父亲武士余最初是一个木制商人,只能被视为中小家庭和土地主。

  唐太宗李世民成为皇帝后,一直在通过各种政策限制门阀家庭对国家朝廷的控制,增加朝廷中小家庭和贫困家庭子女的官员数量。李世民的做法卓有成效,很快打破了历史周期律,解决了门阀政治造成短命王朝的顽疾。为此,他毫不犹豫地带着两个站在门阀家族立场的儿子去做手术,以避免唐朝隋朝的后尘。李世民选择李志作为继承人也是如此,因为李志在政治立场上不依赖门阀家族,这是他与李承乾和李泰最大的区别。然而,门阀家族不愿意一步步被削弱,导致了许多叛乱和政治斗争。

  李志废除了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政治上靠近中小家庭和贫困家庭的官员,这是门阀家庭的官员强烈反对的。当时,以长孙无极为首的门阀家族官员甚至同意李志废除后,但要求他娶其他门阀家族的女儿做皇后,而不是改立武则天。但李志一直不同意,坚持立武则天位。

  作为河东裴氏的孩子,裴行俭自然站在门阀家族的一边,极度反对李志立武则天为皇后。他认为国家的灾难从这里开始,并与长孙无极、楚遂良等门阀家族官员秘密讨论了对策。大理寺清元公瑜知道这件事,并向武则天的母亲杨起诉,因此他被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

  虽然裴行俭在西域的崛起给他带来了机会,但他也被列入了李治和武则天的黑名单。当时,裴行俭的老师苏定方负责西域事务,所以这次贬值并没有给裴行俭带来任何伤害,而是让他学会了用武之地。有了这样的背景支撑,苏定方很快达到了安西都大都保护的高水平,成为西域的重要人物。但苏定方去世后,裴行俭迅速被调离西域,回到长安当文臣。这样,西域的弱化给吐蕃带来了机遇。于是吐蕃趁此机会出兵西域,与西域部族联合攻打安西四镇,于是李治从高句丽调薛仁贵出兵西域攻打吐蕃。

  李治选择薛仁贵带兵是因为薛仁贵出生在一个破碎的家庭。虽然他的祖先很富有,但他已经是一个贫穷的家庭。薛仁贵与其他门阀家族没有太多的交集,政治上可以信任,军事能力突出。这些方面得到了李世民的认可。裴行俭本身就是门阀子弟,也是反对武则天当皇后的先锋,长期以来一直是黑名单的选手。当时李治患有风眩症,无法处理政务时都是武则天劳,所以裴行俭不可能成为出兵西域统帅的首选。特别是武则天杀死上官仪一家后,为了稳定朝局,李治更不可能让全家子弟掌握兵权。

  因此,李治派薛仁贵为出兵西域的统帅,将裴行俭置于官部侍郎的位置。就在薛仁贵和吐蕃军队如火如荼的时候,裴行俭只能在长安城搞科举。虽然裴行俭在科举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制定的“身、颜、书、判”的规则和各国选才授官的制度也成为后人的标准。但这对唐朝来说是极大的不幸,也是大非川失败的重要原因。由于政治斗争,李治和武则天将能平推吐蕃的名将放在长安当太平官,这就是典型的利令智昏。而这种昏昏欲睡的操作,也让唐朝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