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别的皇帝统领50万明军的话,还会发生土木堡之变吗?

  众所周知,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的一大耻辱,那么敌人太强还是皇帝太脑残呢?如果其他皇帝领导50万明军,土木堡之变还会发生吗?

  明朝打败了元朝,赢得了世界。自明朝成立以来,蒙古一直采取主动。蒙古仍然对汉朝构成相当大的威胁,但不足以造成全球动荡和国家破坏。

  朱祁镇出生于公元1427年,八岁继位,正统十四年。他只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他在政治上极其不成熟。毫不夸张地说,他在军事上是军事脑残疾。

  明英宗朱祁镇决定北伐亲征,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明朝也接到了先领导瓦拉军队入侵的情报。

  虽然此时的明军已经有了腐败、腐败、纪律松弛的弊端,但总的来说还是足够一战的。更重要的是,朱祁镇带领50万军队出征。


  这并不意味着如果有很多人,他们就能赢得战争。然而,“在万军中夺取敌人将军的首领”几乎是一个传奇的英雄事迹。在50万人中找到并活捉领袖并不难。

  如果你不死,你可能不会死。换句话说,“物必先腐,然后虫生”。那么,朱祁镇是怎么死的呢?

  首先,诏下两天大军匆匆集结启程,各项准备不足,上下一片混乱。

  其次,虽然英宗被称为亲征,但军事大事由监军太监王振决定,王振的军事才能无限接近于零。

  第三,英宗贪名,王振贪功,军事冒进,导致多次战败——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达到“大局败坏失控”的地步。

  于是,最致命的来了:英宗一行抵达土木堡,离怀来城只有20英里,但王震下令就地宿营,因为他的1000多辆行李车还没到。

  第二天是8月15日的中秋节。瓦拉先派人诈和,明军刚拔营的时候突然回来了。无数士兵和大量高级官员在混战中死亡(很难说他们死于战争)。朱祁镇突破不了,干脆跳下马来,面对南方,盘膝坐着,等着束缚,犯了无数错误后保持了最后的尊严。

  毫无疑问,王震是整个事件中最该死的人。有趣的是,关于王振的结局,有两种说法:一是守卫将军范忠在皇帝身边用锤子将王振打死,说:“我为天下杀这贼”。然而,在明英宗自己的记忆中,王震因自责而战败了明军。像王震这样的死太监怎么能自责自杀呢?朱祁镇编出这个故事,只能说明朱祁镇已经信任王振到了不理智的程度。

  一个人可以如此信任另一个人;一个人可以得到另一个人的信任。尽管国难,但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感觉。

  然而,取代个人感情的政治智慧绝对是一个不能再犯错误的大错误。这是最好的脑残疾。朱祁镇的痛苦和羞辱不是冤枉。

  如果你不那么信任王震,如果你有自己的判断,如果你及时退入怀来城,如果你不打乱50万军队的正常部署——如果有一个成为现实,土木堡就不会发生变化。

  明军可能会被打败或被打败。但只要皇帝不被俘,领导人还在,国家的象征没有丧失,大局就不会被侵蚀。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