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汉末三大战役之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队和袁绍军队在官渡展开了战略决战,历史上被称为“官渡之战”。曹操袭击了乌巢的袁军粮仓,然后击败了袁军的主力军。这场战斗是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之一,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著称的战役之一。以下有趣的历史小边为您带来了相关内容,并与您分享。

  背景

  东汉末年,虽然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被镇压,但却严重打击了汉代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的东汉政权崩溃,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县大官垄断了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组织了“部曲”(私人武装),占领了地盘, 形成大大小小的分离势力,转向争权夺利、相互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白骨露在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象。当时的分离势力:主要有河北袁绍、河内张洋、兖豫曹操、徐州吕布、扬州袁术、江东孙策、荆州刘彪、幽州公孙赞、南阳张绣等。,形成了群雄并起的局面。袁绍、曹操两大集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战役中逐渐壮大。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徐县,自始威胁天子命令诸侯(“奉天子征四方”),威势大增。他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占领兖州、徐州、豫州、司隶的一部分。

  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最终战胜了公孙赞,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河北尽有,意向南向争天下。这样,华北最重要的两个政治军事集团在决战中是不可避免的。袁强曹弱的初始形势。袁绍没有后顾之忧,地广人民,能动员的兵力超过10万,尤其是袁绍的统治核心冀州。汉末三国时期,“冀州户口最多,田多垦辟,桑枣之饶”,“冀州人殷盛,兵粮优足”。

  曹操位于四战之地。除了北方的袁绍,关中的将军们还在观望。刘彪和张绣拒绝在南方降服。东南孙策准备搬家。刘备暂时依附,也很漂亮。然而,当时一些有识之士,包括曹操的谋士于迅和郭嘉,还在张绣手下的贾旭,以及在凉州从事杨福的人,在综合分析了曹和袁的优缺点后,认为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他们都对曹操持乐观态度,认为情况会朝着有利于曹操的方向发生变化。建安三年(公元198年)10月,河内郡太守张杨想出军救吕布时,被下属杨丑杀害。曹操解除了进攻徐州吕布的后顾之忧。11月,吕布被曹操淘汰;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张杨老部隋固杀杨丑,想北投袁绍。曹操派史松和曹仁打破隋固,获得河内郡,将势力范围扩大到黄河以北。6月,袁术死亡。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