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年事已高的姜子牙为什么要出门流浪?

  众所周知,著名的姜子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军事战略家,但你知道吗?姜子牙曾经被妻子赶出家门,那么为什么历史上老姜子牙要出去流浪呢?以下有趣的历史小边将为您带来详细的答案。

  第一,名字和名字

  姜子牙对后人有着非凡的影响。他的名字和后人称他为各种各样的名字。

  姜尚,名声,字牙。按照先秦尊称的习惯,在姜牙中间加一个“子”,口头称:姜子牙。

  由于姜子牙的祖先封地为“吕”,先秦时期以祖先封地为姓,所以姜子牙也叫“吕”。因此,在姜子牙的名字中,姜姓和吕姓是通用的。姜和吕姓,他不需要找任何人开证盖大印。因此,姜子牙,又称吕尚、吕望、吕子牙。

  从东晋的《符子》一书开始,就有一些古籍文献称之为吕涓。至于为什么叫“吕涓”,可能是笔误,也可能是后人认为他已经钓了几十年,已经和涓涓小溪融为一体的原因。

  姜子牙也被尊为姜太公、太公望、吕太公、太公涓涓,因为他帮助周武王姬创造了周朝。

  二、出生地和籍贯


  据《史记》记载,姜子牙是“东海上人”。但这个“东海上人”,让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难以考证。

  根据相关文献,司马迁所在的西汉,已经不知道“东海人”是什么地方的人了。这让后世史学家和作家议论纷纷,说法也不一样。

  (1)东夷之士

  《吕氏春秋》: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生,无其主。

  吕不韦,先秦时期的大咖,说他的祖先吕尚,是东方少数民族的人。

  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相比,东夷是一个地域概念,一般指当时不属于狭义的华夏文明圈的东方。

  从黄河流域下游到殷商末年建造的朝鲜半岛,都属于“东夷”。当然,它也包括他后来的封地齐国。

  《孟子·尽心上》: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说:回来,我闻西伯善养老。

  孟子说:姜太公为了躲避商纣王的昏暴统治,隐居东海之滨。

  直到后来听说周文王姬昌对世界上的老人很好,他才决定去姬昌的领地,于是姜太公后来钓到了周文王。

  (2)冀州人也

  《列仙传》:吕尚人,冀州人也。天生内智,预见存亡。避纣之乱,隐于辽东40年。

  西汉刘翔说,姜子牙是黄河北部的冀州人。

  他天生低调、聪明、睿智,有能力预测和判断世界上的一切。因为他预见商纣王的辛将被摧毁,世界将被摧毁。为了避免乱世,姜子牙在辽东隐居了40年。

  (3)河内吸人

  《吕氏春秋注释》:太公望,东夷之士,太公望河内人,于周丰镐(hào京为东。故说:东夷之士,

  吕不韦说,他的祖先吕尚属于东方少数民族。但“东夷”的范围太广了。因此,东汉文学家在注释《吕氏春秋》时表示,吕不韦老前辈所说的太公望是“东夷之士”,实际上意味着太公望,是黄河南部的河内吉县人。原因:河内位于周朝首都镐京东部。

  到了两晋时期,姜子牙开始流行“河内吸人”的说法。

  (4)琅邪海曲人

  两晋,姜子牙是“河内吸人”的说法,姜子牙是琅邪海曲人的说法也出现了。

  《博物志》:曲海城,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

  西晋张华说,山东黄海沿岸的曲海城是太公望姜子牙出生、度过童年的第一故乡。

  三、祖先封地及姓氏

  在古代,根据姜水流域独特的地理位置,炎帝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炎帝以姜水为国语)。三国时期的乔周说,姜子牙是炎帝的后代(姓姜名牙,炎帝的后裔《三家史记》)

  ★乔周是蜀国后期排众议,劝刘禅投降的人。三国时期的儒学家、历史学家,也是《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老师(师事同郡乔周的《晋书·陈寿传》)。

  《史记》:其祖先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十分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沈,姓姜氏。

  姜子牙的祖先曾在帝舜时期担任四岳之官。他为协助夏禹治理水土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在舜、大禹时期,他的后代有的被封在吕地,有的被封在沈地,姓姜。

  夏、商、沈、吕两地,继续封给他们的后代和旁支子孙,也有大部分子孙没有封地,而是成了平民。

  毫无疑问,从夏初到商代末期,时间已经流逝了近一千年。世世代代后代的繁殖和分支,在姜子牙手中,他没有封地,沦落为平民,不得不为生计奔波。

  四、清官难断家务

  长期祖先的成就和辉煌不能帮助后代解决眼前的贫困和家庭事务。据估计,姜子牙年轻时的家庭事务也可以写一部电视剧。

  《韩诗外传》西汉:太公望,少为人婿。老去,屠牛朝歌。

  姜太公年轻时,入赘马家,做上门女婿。年纪大了,就离家出去流浪。

  至于年纪大了的姜太公为什么要出去流浪、工作或做生意,只是因为家事不是国事,他什么都做不了。

  (1)种田打鱼亏本

  刘向《说园杂言》:太公,田,不足以偿种;渔,不足以偿网,治天下有余智。

  说起姜太公年轻的时代,让人哭笑不得。

  让他种田,没有科学的种田技术。一年从头到尾忙碌,结果到收获季节,收获完成后,播下的种子并不多。

  让他去钓鱼,他的钓鱼水平和他的钓鱼水平差不多,最后得到的鱼,去市场卖,得到的钱,还不够卖渔网的成本。

  (2)妻子不贤

  家有贤妻,甚至良田千亩。

  姜子牙也有妻子,可惜妻子不贤惠。他妻子不贤惠的说法历代都有记载。比如东汉牟子说:姜子牙杀牛买,是因为没有娶到贤惠的好妻子。(太公屠牛,惠不抓妻子《理疑论》)。

  至于妻子如何不贤惠,如何对待他,韩非子和刘翔都做了叙述。

  《战国策》:太公望,齐之逐夫,

  《说苑》:太公望,所以老妇人也出夫了。

  因为年轻强壮的姜子牙一事无成,所以他什么都输了。我根本撑不起一个家。大约50岁时,我不贤惠的妻子和不孝的儿子商量,强行把他赶出家门。

  (3)爱钓鱼


  东晋《符子》说:太公,钓隐溪,五十六年了,没尝过一条鱼。鲁连闻之,往往看它钓鱼。

  姜子牙一直喜欢钓鱼。他一生钓了56年的鱼,但从头到尾都没有钓过鱼。他在当时的钓鱼协会和钓鱼朋友圈非常有名,所以鲁连非常好奇和不相信。他跑了几千英里去看看姜子牙是怎么做到的。

  结果,鲁连发现了奥秘:他的姜子牙是个天才,他的鱼钩光秃秃的,连蚯蚓都没有(不诱饵钓鱼)。

  姜太公遇周文王时,72岁,他钓了56年鱼。也就是说,结婚成家期间,钓鱼着迷,从未停止过。

  本来,姜太公为家庭做出了贡献,什么都做不了。此外,他沉迷于钓鱼,完全忽视了家庭,影响了夫妻关系和家庭的和谐。

  (4)覆水难收

  唐宋时期,历代名人轶事笔记文学兴起。南宋王真(mào)学术笔记,记录了姜太公和前妻马氏在这里见面的故事。

  《野客丛书》:姜太公,妻马氏,不堪其贫。而且太公贵,再来。太公拿了一壶水倒在地上,让妻子接受。俗话说:如果言离更合,覆水难收。

  妻子马氏,一开始因为姜太公挣不到钱养家,受不了,一哭二闹三吊,强行吵着离婚。

  姜太公90岁时成名,闻名于世。离婚40年的前妻马氏看到姜太公分封齐国,已经大富大贵,又来找前夫,说想再婚。

  姜太公命人拿一壶水倒在地上,然后让前妻把刚倒在地上的水捡起来放回水壶里。马氏自然无能为力。

  于是,姜太公对尴尬的前妻马氏说:如果分开了,就很难改变,也不可能像以前一样和好;倾倒在地上的水肯定很难收回。

  到了明代,陈耀文在他的作品《天中记》中,在“覆水定难收”的背后,又加了一句“妇遂抱恨而死”。

  因为这个故事,后人和今天,很多人嘲笑姜太公的前妻马氏势利,目光短浅。

  事实上,如果你今天遇到一个痴迷于钓鱼、对家务一无所知、对养家糊口没有希望的男人,恐怕他已经离开了。有多少人会等到50岁才离婚?

  50岁的姜子牙在被凶妻逆子赶出家门后,开始了20多年的流浪生涯。(举太公于州人,行年七十有二荀子,州人:是洲人,是渔人。行年:高年)。

  当然,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一直痴迷于钓鱼的爱好。

  他的钓鱼事业终于开创了一个时代!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