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初期魏国实力远超秦国 魏国为何没有直接灭掉秦国

  战国初期,魏国的国力远远超过秦国。为什么不先消灭秦国,避免后顾之忧呢?这是很多读者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让我们和读者一起学习,给你一个参考。

  作为战国初期的霸主,魏国远超秦国,长期压制秦国。为什么不直接摧毁秦国,彻底消除后顾之忧呢?

  战国初期,魏国原本打算攻灭秦国,最终未能灭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魏武侯的怀疑和贪婪。

  魏文侯时期,魏国吞并了秦国的河西之地,秦国被迫退守洛水以西。为了从魏国手中夺回河西之地,秦国多次攻击魏国的西河郡(原秦国的河西之地),但都以失败告终。秦惠公继位后,再次调动50万大军进攻西河郡,意图夺回河西,但未能如愿。

  50万秦军在阴晋被魏将军吴起率领的5万魏武卒击败。秦国遭受这场大败后,再也抵挡不住三晋的进攻。之后,吴起率军继续推进秦国腹地,看到秦国即将被魏国摧毁。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两件事大大降低了秦国的压力,从而避免了魏国灭亡的结果。

  魏武侯听了诽谤,开始怀疑吴起,导致吴起离开魏国,转向楚国,秦国呼吸;同时,魏武侯开始干预赵政府,派军攻打赵都城邯郸,导致两国反目成仇,开始战斗,三晋联盟崩溃,秦面临压力大大降低,短时间内无灭国风险。

  因为魏国想再次发动大规模扩张战争,所以不得不考虑赵国是否会乘虚而入。此外,魏武侯十多年来一直在与诸侯作战。失去赵国盟友后,魏国陷入了四面受敌的困境。保住以前攻占秦国的河西就好了。我们怎么能有精力消灭秦国呢?

  魏文侯侵吞秦国河西之地,窥视关中

  三家分晋后,原晋魏氏家族成为诸侯,晋魏氏领袖魏斯成为魏国第一君主,即魏文侯。

  但魏虽然立国,但位于中原腹地,周边大国众多。东面是齐国,西面是秦国,南面是韩国和楚国,北面是赵国,属于四战之地。魏在地理上处于劣势。面对这种忧患,雄心勃勃的魏文侯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内修上,于是重用卫人李悝,在中国进行了变法改革,成为战国七雄中第一个实施变法图强的君主。

  经过李悝的变法,魏国在农业生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丰富;在军事方面,建立了武卒制度,实施了精兵战略。因此,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魏武卒)。这支军队的实力是当时任何军队都无法比拟的。因此,魏国变得富强,李悝的变法也成为诸侯国变法图强的内容模式。

  魏国完成内部修复后,决定向外发展,但最接近魏国的是韩国和赵国。魏文侯认为,如果韩国、赵国和魏国之间只有两次失败,他们将与赵国和韩国达成共识,放弃内部斗争,各自发展。由于赵国在北方,韩国在南方,东方的齐国田与三晋关系良好,魏文侯决定向西发展,攻击秦国。

  《史记·魏世家》记载:“魏文侯六年,城少梁。十三年,使子攻围复杂,庞出其民。十六年,伐秦,筑临晋元里。”

  公元前419年,魏军西渡黄河,在秦国少梁筑城(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作为进攻秦国的军事据点。经过几年的准备,魏文侯决定攻打秦国,围攻复杂和庞大。然而,由于秦国在黄河沿岸修建了防御工事,秦军拼命阻止魏军西进,两军在河西陷入僵局。

  《史记》记载:“吴起于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军,击秦,拔五城。”

  这时,卫国人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就离开了鲁国,去了魏国。在魏相翟黄和李悝的推荐下,吴起被魏文侯任命为攻击秦国的将军。吴起上任后,河西的僵局很快就被打破了。吴起带领魏军突破秦军西河防线,连战连胜,先后攻克了秦国临晋、元里等五座城市,并在临晋、元里筑城。

  之后,吴起带领军队再次攻打秦国,一直攻打秦国关中平原(又称渭河平原)的咽喉要地郑县。随后,吴起带领穿越黄河的魏军清除了秦国在河西建立的军事据点。最后,魏国完全占领了秦国的河西,成立了西河县。吴起被魏文侯任命为西河地区的长官,抵制秦国。

  不久之后,魏又占领了秦的函谷关。秦被迫退守北洛水以西,在洛水西岸修建防御工事(秦东长城),加强防御。秦失去河西后,不仅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而且无法与中原沟通。此后,秦多次攻击西河县,但都以失败告终。直到吴起离开魏国,秦才有机会夺回河西失地。

  《史记·魏世家》记载:“三十二年,败秦于注。三十八年,伐秦,败我武下,得其将知。是岁,文侯卒,儿子击立,是武侯。”

  魏在西取秦河西的同时,也向北攻灭了中山国,并聚集三晋联军攻打齐国。因此,他获得了大片领土,魏成为第一个强大而称霸的国家。魏文侯并没有放弃继续攻打秦国。直到他去世,魏仍然在攻打秦国。

  然而,战国七雄势力犬牙交错。魏国旁边有两个强邻,赵和韩。魏文侯不敢倾全国之兵攻打秦国。因此,魏文侯时期未能摧毁秦国。

  魏武侯过于贪婪,四面树敌,失去了灭秦的机会

  魏武侯(魏文侯之子)继位后,没有继续攻打秦国。当时赵敬侯初立,表弟(赵武公之子)赵朔作乱。失败后,他逃到魏国寻求魏武侯的帮助。贪婪的魏武侯开始干预赵的政治,出兵协助赵朔攻击赵邯郸。他没能赢,魏赵联盟关系逐渐破裂。

  《史记·魏家》记载:“魏武侯七年,伐齐,到桑丘。九年,使吴起伐齐,到灵丘。”

  之后,魏武侯决定攻打齐国。公元前389年(魏武侯继位七年),魏军攻打齐国。秦惠公利用魏国的空虚,动员50万军队进攻西河郡,准备夺回河西失地。结果,吴起率领5万魏武卒在阴晋大败。数十万秦军多次被5万魏武卒击穿军队,最终大败逃亡。

  《史记》记载:“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怕得罪,便去,即之楚。”

  此时,魏国正在与齐国作战,一时没有攻打秦国。当吴起攻打齐国灵丘并准备攻打秦国时,他被魏翔叔座设计。因为他害怕吴起,魏武侯开始怀疑吴起,不再信任他。吴起去楚国是为了避免灾难。此外,魏国和赵国反目成仇,三晋联盟崩溃。

  《史记·魏世家》记载:“魏武侯十三年,秦献公县橡阳。十五年,赵北林被打败。十六年,伐楚,取鲁阳。

  由于魏武侯的错误决定,吴起去了楚国,魏国失去了摧毁秦国的机会。此时,秦献公继位,将国都从雍城迁至更东的橡树阳,方便与魏作战,收复河西失地。这时,赵正在攻打魏的附属国卫国,于是他开始出兵攻打赵,夺取赵河东的大片土地。由于楚国出兵协助赵国,魏国第二年又开始攻打楚国。

  此时,魏国处于四面树敌的境地。魏武侯冒犯了周围的诸侯大国。他与西方的秦国属于世仇,与北方的赵国反目成仇,并派兵攻打东方的齐国和南方的楚国。面对这种多线作战的困扰,魏武侯无法发动大规模的外部扩张战争。正是他犯了许多战略错误,直到他去世才摧毁秦国,或者魏武侯没有认真对待秦国。

  魏武侯死后,由于没有指定继承人,导致两个儿子争夺王位,导致国内混乱,导致韩赵干预,两国联军抓住机会攻击魏,包围魏安邑(浑浊战争),后来由于韩赵意见,最终撤军,所以魏王活了下来,但三晋联盟基本上完全崩溃,第二年魏王反击两国。

  《史记》记载:“与魏晋战少梁,俘虏其将公孙痤。”

  此时,秦献公对秦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秦国的国力有所上升,于是秦献公开始进攻魏国,与魏战于少梁,俘虏了魏主将公孙座,夺回了庞城。然而,魏没有时间环顾四周,因为魏武侯时期对外战争抱怨诸侯。魏惠王虽然后来从秦国夺回了河西,但此时魏国的国力已经不如以前了。后来马陵之战后,实力大大削弱,逐渐强大的秦国再也无法被摧毁。

  结语:

  战国初期,魏国曾超越诸侯,是当时中原的霸主,但由于各种原因,魏国最终错过了灭亡秦国的机会。虽然魏文侯时期占领了秦国的河西,从根本上削弱了秦国,但由于魏武侯在位时做出了许多错误的战略决定,他不仅错过了灭秦的机会,而且还对诸侯进行了仇恨。

  在魏惠王时代,在周边诸侯大国的攻击下,国力衰竭。桂陵和马陵两战后,魏国彻底衰落,从此崩溃。然而,处于地理劣势的魏国在战国时期能够一鸣惊人,这是非常令人钦佩的。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