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渡之战结束以后,为何说曹操并没有获得多大优势?

  说到官渡之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曹操以弱胜强击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这种说法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但它仍然夸大了官渡战争的价值。

  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没有多大优势,缺点也没有缓解,袁绍随时都有机会东山再起。

  趣味历史小编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基于两个客观事实。

  第一,官渡战争结束后,曹操和袁绍占领的领土没有改变。

  官渡之战结束后,袁绍仍占据北方冀、青、幽、并四州,曹操仍占据南方兖州、徐、司、豫四州。

  虽然各占四州,但从整体实力来看,袁绍还是略占优势。如果袁绍能在消除内患的同时加强集权,谁敢说他没有机会杀死曹操?

  第二,没有史料表明袁绍在官渡战役中受伤。

  由于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没有受伤,没有人能确定袁绍会在官渡之战结束一年半后去世。

  只要袁绍不死,袁氏集团就不会分成两派开始内战。如果袁氏集团不内战,曹操为什么要消灭袁氏集团?

  要知道,袁氏集团内战后,曹操被邀请帮忙,因为袁绍的长子袁谭输给了袁绍的三个儿子袁尚。换句话说,袁氏败亡的起点在于袁谭的邀请。

  让我们先把官渡之战结束后的时间线理一下。

  官渡之战于公元200年10月结束;

  公元204年8月,曹操在辛毗和崔燕的支持下,突破了叶城,打败了袁绍的继承人袁尚,实现了冀州的统治;

  205年正月,曹操在王修和管统的支持下,攻破南皮,杀死袁谭,实现了对青州的统治;

  公元205年3月,焦触背叛袁熙(袁绍次子),组织幽州各级军政长官集体投降曹操。在此背景下,曹操实现了对幽州大部分地区的统治;

  公元206年3月,曹操打败高干(袁绍侄子),派梁习并州,逐步实现并州统治;

  207年,逃往辽东的袁尚和袁熙被公孙康杀害,曹袁的争霸战彻底结束。

  理顺时间线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官渡之战结束后,曹元两大集团仍在进行旷日持久的争霸战。

  绝不是官渡战败,袁氏集团立即消失;更不用说袁绍一死,袁氏集团立即崩溃。

  如果袁绍没有去世,如果不是袁谭的邀请,曹操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吞并北方的四个州,甚至没有人能确定鹿的死。

  虽然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没有受伤,但我们的问题是:袁绍的死与官渡之战有关吗?在我看来,有一定的联系。

  很多人提到袁绍和曹操,都认为他们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但事实上,袁绍应该比曹操大九岁。

  史书中没有详细记载袁绍的年龄,但由于袁绍字本初,史学界的主流意见认为袁绍出生于本年初。

  原来是东汉第十位皇帝汉质帝刘志使用的年号,只用了一年就废除了。今年是公元146年,袁绍也出生在这一年。

  曹操出生于哪一年?汉桓帝刘志永寿元年,公元155年。

  当然,由于袁绍的出生年份无法确定,我们只能说他一般比曹操大(这是可以确定的)。

  官渡之战发生在公元199年,曹操已经44岁了,如果袁绍比曹操大9岁,那么袁绍也已经53岁了。

  在那个时代,一个50岁左右的人可以被视为老年人。在官渡战败的心理打击后,由于抑郁和其他原因,最终无法生病,这个推论是非常合理的。

  比如刘备,他也没有在夷陵之战中受伤,但在夷陵战败后一病不起,大家都没有认为这是不合理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袁绍的死与刘备的死有些相似之处。

  只要我们能大致确定袁绍的年龄,我们就能大致理解袁绍发动官渡之战的动机。

  袁绍之所以发动官渡之战,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他已经老了。如果他不再这样做,恐怕曹操会成为一个气候。如果他死了,他的继任者肯定不是曹操的对手;

  第二,河北四州看似强大,实则隐患重重。袁绍希望在还能控制的时候带头解决这个问题。

  上面分析了第一个原因,然后分析了第二个原因。

  如果一个集团想变得越来越强大,它就不能闭门造车。它必须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尽可能团结更多的人为自己使用。

  相信大家对此不会有太多疑问。但是这样一个利益共同体,在做大做强之后,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如何增强凝聚力?

  袁绍夺取四州的过程并不十分顺利,但也没有经历过重大失败,这使得袁绍内部的各大利益集团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袁绍还活着的时候,他相信自己可以最大限度的压制各大利益集团。但是一旦袁绍去世,谁能保证各大利益集团会继续服从袁绍的接班人呢?

  一方面是出于对曹操奉献汉朝皇帝后即将崛起的担忧,另一方面是内部不稳定引起的担忧。此外,他年纪大了,有些事情不能再拖延了。

  袁绍决定南征,河北各大利益集团都知道发生了什么。田建议缓和曹操,但他不希望袁绍搞砸事情,也想推迟袁绍集权的机会。

  一向宽仁的袁绍,这次很少独断:他把田丰关进监狱,削减了萧授的兵权,目的是尽可能团结大家,一次性打败曹操。

  但不幸的是,袁绍在官渡遭受了惨败,因为内部人心不齐,徐游叛逃等偶然因素。

  看到袁绍的结局,我总是不经意间想起《水浒传》中的托塔天王晁盖。

  这两个人都是宽仁的人,人生只有一次难得的坚持,却遭遇了最大的失败。

« 上一篇
下一篇 »